首頁>新聞中心>安全環(huán)保

碳達峰、碳中和,中國鋼鐵向世界最前沿探路

2021-05-31 09:24:00

  “控制全球變暖,鋼鐵工業(yè)將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僅要關注產能是否過剩,更要關注綠色產能是否足夠?!?/p>

  “這里說的突破性技術,在當下來看仍是未經驗證甚至尚未誕生?!?/p>

  ……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一場以“綠色鋼鐵·低碳未來”為主題,匯集全球專家智慧、跨越產學研領域的大討論熱烈展開。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現場(圖片來自中國鋼鐵工業(yè)協會)

  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粗鋼生產國與消費國,說世界鋼鐵看中國一點不為過。

  難,是鋼鐵行業(yè)對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直觀感受。

  中國鋼鐵工業(yè)協會執(zhí)行會長何文波指出,全世界發(fā)達國家,無一不是通過碳排放實現了工業(yè)高速發(fā)展,而中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尚未完成,鋼鐵消費強度和規(guī)模不會很快下降。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如何保證工業(yè)“糧食”吃飽又吃好,既有力滿足國民經濟發(fā)展需要,又不造成碳排放負擔?鋼鐵行業(yè)正迎難而上,找尋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fā)展道路。

  “瘦身”,守住產能底線

  “十三五”以來,鋼鐵行業(yè)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綠色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但企業(yè)水平參差不齊,粗鋼產量巨大造成了全行業(yè)碳排放總量仍然較大。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yè)司一級巡視員呂桂新指出,控制粗鋼產量,是增加電爐短流程煉鋼比例、發(fā)展氫冶金、碳捕捉、碳封存等綠色工藝技術外,最主要、最立竿見影的減排舉措。

  今年以來,我國相繼放開再生鋼鐵原料進口、調整鋼鐵進出口關稅、壓縮粗鋼產量、嚴控產能置換,旨在以政策為導向提高鐵素資源供給,減少能源、鐵礦石消耗,以進出口調解供需,引導壓減粗鋼產量,鼓勵高附加值產品參與國際競爭。

  “低碳發(fā)展是鋼鐵行業(yè)繞不開的挑戰(zhàn),越早行動越能掌握主動?!眳喂鹦抡f,嚴守不新增產能底線,這是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基礎和前提。

  創(chuàng)新,重塑綠色產能

  能源結構、工藝結構和材料技術是鋼鐵行業(yè)脫碳技術創(chuàng)新的發(fā)力點。

  在安塞樂米塔爾集團執(zhí)行副總裁布拉德·戴維看來,利用廢鋼煉鋼比例有限,如何最大限度減少鐵礦石消耗、尋找可替代清潔能源是實現零碳煉鋼的關鍵。

  他介紹,正在試驗的碳循環(huán)、生物能、氫冶金、碳捕獲等技術或可將煉鋼轉變?yōu)樨撎脊に?,甚至可使鋼鐵行業(yè)處于循環(huán)經濟的核心位置。

  目前,中國寶武、首鋼、河鋼、建龍、酒鋼、日照等一大批鋼鐵企業(yè)正在積極探索建立氫冶金示范項目并有所突破。

  但如何讓技術升級帶來的成本上升轉化為產品競爭力也是新挑戰(zhàn)。一些企業(yè)正在積極構建綠色產業(yè)鏈,引導下游行業(yè)綠色消費。

  世界鋼鐵協會主席、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表示,鋼鐵材料日益成為眾多科技和創(chuàng)新元素載體,鋼鐵行業(yè)傳統生產模式和發(fā)展方式必將開啟一次深度變革。

  何文波指出,我們不僅要關注鋼鐵產能是否過剩,更要關注綠色產能是否足夠。

  合作,應對共同挑戰(zhàn)

  資金、技術和人才,鋼鐵行業(y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最缺什么?“合作”成為與會者口中的高頻詞。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挑戰(zhàn),技術無國界不應是一句空話。不少與會者表示,低碳零碳冶金技術具有顛覆性,有些尚處“無人區(qū)”,其突破不是哪一個行業(yè)企業(yè)能夠單獨完成的,需要全社會、上下游、科研院所協同創(chuàng)新。

  日本制鐵分享如何挑戰(zhàn)高爐零碳鋼,斯坦科介紹如何發(fā)揮全球網絡優(yōu)勢助力鋼鐵行業(yè)低碳轉型,浪潮信息展示智能數字化合作場景……鋼鐵行業(yè)在探索低碳綠色發(fā)展路徑的過程中不斷擴大視野、跨界合作。

  一諾千金,時不我待

  在遠遠短于發(fā)達國家所用的時間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國沒有先例可循。中國鋼鐵在向世界最前沿探路。

來源:新華財經

編輯:陳曦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fā)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品牌聯盟
  • 燃燒裝置2.gif
  • 湖南華菱集團.jpg
  • 山東鋼鐵集團.jpg
  • 1_看圖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鋼.jpg
  • 冶金工業(yè)規(guī)劃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安貞里三區(qū)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