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中心>宏觀經濟

發(fā)改委明確:市場主體符合條件就應該破產

2019-07-18 10:19:00

  “僵尸企業(yè)”出清,過去有了總體的目標,現(xiàn)在又有了清晰的“路線圖”。

  7月16日,國家發(fā)改委網站正式發(fā)布了由發(fā)改委、最高法、工信部等13部門共同印發(fā)的《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此前,該《方案》已經由去年11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在同日舉行的發(fā)改委新聞發(fā)布會上,新聞發(fā)言人孟瑋對此介紹稱,《方案》對推動低效、無效市場主體退出作出了全面制度性安排,能夠為推進優(yōu)化存量、防范化解產能過剩、加快僵尸企業(yè)出清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創(chuàng)造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有力推動資源配置效率、生產率和潛在增長率的提升。

  此次發(fā)布的《方案》直擊當前市場主體退出中的不少難點、痛點,如“僵尸企業(yè)”退出市場困難、企業(yè)破產被污名化等,為一系列早已無法在市場中生存,卻又遲遲無法退出的市場主體規(guī)劃了許多合理可行的退出路徑。

  破產制度將成市場主體退出突破口

  如何促進資不抵債、無法經營的企業(yè)和市場主體有序退出?長期以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反復強調,要發(fā)揮好破產制度的作用,從而建立市場出清的機制。

  最高人民法院專職審判委員會委員劉貴祥曾在一個場合指出:“通過破產清除‘僵尸企業(yè)’,解決懸而未決的債務,使其法律關系進入到穩(wěn)定狀態(tài),既是執(zhí)行案件的化解,實際也是正常按照優(yōu)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退出市場的一個重要方式。”

  在此次發(fā)布的《方案》中,“破產”也成為屢被提及的高頻關鍵詞,《方案》還專門用了一個章節(jié)的內容,對完善破產法律制度進行了專門規(guī)范。

  長期以來,破產制度在國內的執(zhí)行情況雖取得長足進步,但仍有待改善。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全國破產案件的立案數(shù)量為10195件。這一數(shù)字雖已處于歷史最高水平,但與每年受理破產案件長期維持在70萬件以上的美國相比,還是過低。

  如何促進市場主體將破產作為退出的“首選路徑”?對此,《方案》明確,市場主體只要符合有關條件,就應該選擇破產。

  “市場主體達到法定破產條件,應當依法通過破產程序進行清理,或推動利益相關方庭外協(xié)議重組,以盡快盤活存量資產,釋放資源要素?!薄斗桨浮愤€強調,企業(yè)符合破產條件時,應依法及時啟動破產程序,不得設定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

  此外,強調與“破產”配套的“重整”,為企業(yè)保留生的希望,也是一個必要的路徑?!斗桨浮分赋?,倡導積極重建的破產重整理念,切實解決企業(yè)破產污名化問題,充分利用破產重整制度促進企業(yè)重組重生。此外,還要建立吸收具備專業(yè)資質能力的人員參與重整企業(yè)經營管理的機制,促進重整企業(yè)保持經營價值。

  此外,針對各界討論較多的“個人破產制度”,此次發(fā)布的《方案》明確:研究建立個人破產制度,重點解決企業(yè)破產產生的自然人連帶責任擔保債務問題。明確自然人因擔保等原因而承擔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逐步推進建立自然人符合條件的消費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最終建立全面的個人破產制度。

  不得通過違規(guī)補貼等維系“僵尸企業(yè)”生存

  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如何處置長期虧損、喪失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國有“僵尸企業(yè)”,不僅是推動市場主體有序退出工作中的一項核心任務,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各項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

  而要處置國有“僵尸企業(yè)”,關鍵是要從源頭上鏟除滋生“僵尸企業(yè)”的土壤?!斗桨浮分赋?,對符合破產等退出條件的國有企業(yè),各相關方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礙其退出,防止形成“僵尸企業(yè)”。

  另一方面,不得通過違規(guī)提供政府補貼、貸款等方式維系“僵尸企業(yè)”生存,有效解決國有“僵尸企業(yè)”不愿退出的問題。國有企業(yè)退出時,金融機構等債權人不得要求政府承擔超出出資額之外的債務清償責任。

  在此次《方案》發(fā)布之前,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已明確,今年還將專門制定“僵尸企業(yè)”退出實施辦法。

  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今年3月召開的一場論壇上曾表示,今年將鞏固“三去一降一補”的成果,繼續(xù)推進結構性去產能,健全各方面責任共擔和損失分擔機制,依法處置“僵尸企業(yè)”,制定出臺退出實施辦法。把降低企業(yè)杠桿率和企業(yè)兼并重組、產業(yè)整合有機結合。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fā)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品牌聯(lián)盟
  • 燃燒裝置2.gif
  • 湖南華菱集團.jpg
  • 山東鋼鐵集團.jpg
  • 1_看圖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鋼.jpg
  • 冶金工業(yè)規(guī)劃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安貞里三區(qū)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