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中心>宏觀經濟

多重因素共振 國際海運高峰壓力難緩解

2021-03-26 09:58:00

  新華社洛杉磯3月23日電  題:多重因素共振 國際海運高峰壓力難緩解

  新華社記者黃恒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海運市場集裝箱供應趨于緊張,海運價格高企。具有代表性的美國主要港口正承受歷史性海運高峰壓力。一些業(yè)內人士認為,受到新冠疫情、集裝箱短缺和貿易復蘇等因素影響,預計國際海運高峰壓力短期難緩解,海運價格將繼續(xù)高企。

  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港運營總監(jiān)馬里奧·科爾德羅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疫情是港口貨物激增、海運壓力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疫情影響下,美國消費者購買喜好由線下轉向線上,對衛(wèi)生防護設備、家用辦公設備和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猛增,而這些產品主要來自亞洲。同時,不少港口工作人員感染新冠病毒,也影響了港口工作效率。

  加州南部的圣佩德羅灣港區(qū)包括美國前兩大集裝箱港洛杉磯港和長灘港,是美國最大港口綜合體??茽柕铝_說,2020年7月起,長灘港和洛杉磯港的月進出口貨物總量便不斷刷新建港100多年來的紀錄。今年2月,長灘港和洛杉磯港處理貨物數(shù)量同比增幅均超過40%,是歷史上最繁忙的2月。

  當前海運高峰壓力背后的另一瓶頸是集裝箱短缺。

  2月,洛杉磯港和長灘港進口同比增幅均超過50%,出口則同比分別減少24.73%和4.9%,導致空箱量同比暴增。船只平均等候卸貨周期從此前的3至5天延長到7至10天,迫使不少海運公司將班輪目的地改為美國西海岸其他港口。

  入港時間延長進一步加劇集裝箱短缺,助推海運價格上漲。科爾德羅說,貨主使用40英尺集裝箱的海運成本已經比2019年時翻倍。

  經營數(shù)碼貨運平臺BestFreightSearch的經理特勒奇認為,大量空箱滯留美國等地,無法及時回到亞洲,而從亞洲進口的海運價格較以往上升數(shù)倍?!耙幌潆y求”現(xiàn)象正帶來供貨短缺、需求上升、價格上揚等連鎖反應。

  巴拿馬國際海事大學榮譽教授岡薩雷斯認為,國際貿易已經開始復蘇,油價上升和集裝箱短缺導致運費上漲,預計海運價格將維持高位。

  科爾德羅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將是長灘港歷史上最繁忙的季度,樂觀預計這種情況也要到夏季才能緩解。另一些物流專家則認為,海運高峰可能貫穿整個夏季。

  特勒奇認為,全球海運困局的持續(xù)時間可能超過半年。(參與記者:蘇津)

來源:新華社

編輯:陳曦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fā)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品牌聯(lián)盟
  • 燃燒裝置2.gif
  • 湖南華菱集團.jpg
  • 山東鋼鐵集團.jpg
  • 1_看圖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鋼.jpg
  • 冶金工業(yè)規(guī)劃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安貞里三區(qū)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