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中心>宏觀經濟

全國碳市場將“滿月” 量價穩(wěn)定活躍度仍待提升

2021-08-13 14:12:00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自7月16日上線交易以來已近“滿月”,整體來看交易價格穩(wěn)中有升,市場運行平穩(wěn)。截至8月12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收盤價55.43元/噸,相對于碳市場上線時48元/噸的開盤價,累計漲幅15.47%。
  全國碳市場以發(fā)電行業(yè)為突破口,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000余家,年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運行首日成交均價51.23元/噸,當日累計成交410.4萬噸,成交額逾2.1億元。
  不過,從成交量看,全國碳市場上線至今,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逐漸走低,部分交易日單日交易量僅2萬噸。截至12日,市場累計成交量646.78萬噸,累計成交額3.26億元。
  業(yè)內人士指出,當前碳市場交易情況整體符合預期?!捌髽I(yè)開戶后不是立馬需要交易,離履約截止日還早,企業(yè)需要交易數據來對后續(xù)市場價格走勢做出判斷,這也需要時間。”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的一位企業(yè)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解釋說。
  北京中創(chuàng)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咨詢事業(yè)部總監(jiān)孟兵站也表示,根據此前各地方試點運行情況經驗看,交易高峰往往出現在履約期到來前。預計隨著年底履約期到來,全國碳市場或迎來一波交易高峰,價格也會有所上漲。
  除履約期因素外,業(yè)內人士表示,當前碳市場參與主體和交易品種單一也是影響活躍度的重要因素。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環(huán)境規(guī)劃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董戰(zhàn)峰指出,當前全國碳市場參與主體限于控排企業(yè),專業(yè)碳資產公司、金融機構、個人投資者暫時沒有拿到碳交易市場的入場券,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金規(guī)模的擴大和市場活躍度的提升。
  更多行業(yè)的納入已經提上日程。據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新聞發(fā)言人劉友賓透露,在發(fā)電行業(yè)碳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全國碳市場將擴大行業(yè)的覆蓋范圍,逐步納入更多的高排放行業(yè);逐步豐富交易品種,交易方式和交易主體,提升市場活躍度。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連續(xù)多年開展了鋼鐵水泥等建材、航空、石化、化工、有色、造紙等高排放行業(yè)的數據核算、報送與核查工作,上述行業(yè)都有非常扎實的數據基礎,已經委托有關行業(yè)協會研究提出符合全國碳市場要求的行業(yè)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建議。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將按照成熟一個、批準發(fā)布一個的原則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yè)?!眲⒂奄e表示。
  談及如何進一步提升碳市場活力,董戰(zhàn)峰建議,可以在碳市場政策手段上,加快推進碳期貨市場等碳金融發(fā)展政策創(chuàng)新,比如鼓勵積極開發(fā)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運營碳期貨、碳期權等碳金融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等探索設立市場化的碳基金。
  在碳市場運行機制方面,董戰(zhàn)峰認為,應充分發(fā)揮碳市場的壓力傳導機制,合理確定企業(yè)排放成本,使碳排放成本內部化,包括逐步從免費為主的分配方式向拍賣為主的分配方式轉變,從碳強度減排向碳總量減排轉變,市場主體從控排企業(yè)為主轉向控排企業(yè)、非控排企業(yè)、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個人等多元化主體等。
  此外,地方試點碳市場也可以作為全國碳市場的有益補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地方試點碳市場仍需進一步與全國碳市場進行對接,形成統(tǒng)一的定價標準,在此基礎上圍繞地方減碳約束試點探索新的交易模式和方法,并逐步與全國的碳交易市場形成良性互動和協同發(fā)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張雨恬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fā)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品牌聯盟
  • 燃燒裝置2.gif
  • 湖南華菱集團.jpg
  • 山東鋼鐵集團.jpg
  • 1_看圖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鋼.jpg
  • 冶金工業(yè)規(guī)劃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安貞里三區(qū)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