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中心>用戶行業(yè)

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影響力有望提升

2020-03-03 14:24:00

  中國供應鏈對特斯拉Model3成本降低的作用將引發(fā)深遠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將深度走向全球市場、融入全球市場,最終有望引領全球市場。

  銷量增長迅猛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迅猛。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3年的38萬輛增至2019年的221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4.1%。其中,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3年的1.76萬輛增至2019年的120.6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2.3%。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占比達60%。

  預計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00萬輛,含中國市場約150萬輛、歐洲市場約80萬輛、美國市場約40萬輛。國內市場方面,預計特斯拉和合資車貢獻25萬-30萬輛,自主純電動汽車貢獻75萬輛(約半數(shù)為營運用途)。

  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離不開強有力的產業(yè)扶持政策,補貼政策是產業(yè)發(fā)展初期的關鍵推動力。補貼退坡后,“雙積分”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長期扶持政策。

  看好國產特斯拉

  特斯拉是全球智能電動車行業(yè)的先驅和領軍者,產品體驗佳,品牌深入人心。極致的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研發(fā)與應用是特斯拉的本質,包括電驅動技術,電池管理技術,模塊化底盤技術、智能駕駛技術和在線升級技術等。

  2019年1月初,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建設,用于生產Model3、ModelY等車型。上海工廠一期建設產能為15萬輛,全部建設完成后將達50萬輛。國產特斯拉下線將有力推動特斯拉在我國市場的銷量,同時對國內配套的供應鏈體系帶來訂單增量。

  2020年1月,特斯拉Model3生產2625輛。雖受疫情影響,特斯拉上海工廠已于2月10日復產。Model3全年銷量將以其供給決定,供不應求節(jié)奏或貫穿全年。Model3主打性價比,同時保留了科技和性能體驗,在國內市場極具吸引力。與同級別燃油車相比,Model3與奔馳、寶馬、奧迪的傳統(tǒng)燃油B級車售價較接近,但免征10%購置稅,同時擁有新能源牌照優(yōu)勢。

  特斯拉國產化給自主車企帶來巨大競爭壓力,但政策出發(fā)點在于引導汽車電動化。面對特斯拉這條“鯰魚”,國內車企早已行動起來。很多自主車企推出了優(yōu)秀產品,設計感、續(xù)航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但智能化方面還有不少差距。未來3年-5年,特斯拉的產能需要爬坡,供應鏈需要打通,產品序列需要補充。這給自主車企發(fā)展留下時間,預計未來新能源主流自主車企不會超過5家。

  今年開始,特斯拉零部件國產化率有望從30%轉變到近100%。國內多家企業(yè)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涵蓋動力電池及熱管理系統(tǒng)、電機電控、中控系統(tǒng)、BMS、底盤等。

  國內供應鏈對特斯拉Model3成本降低或引發(fā)深遠影響。其他海外車企龍頭開展新能源汽車業(yè)務將充分考慮中國供應鏈的積極作用。通過國產化方式降低成本,有利于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獲取更多市場份額。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將深度走向全球市場、融入全球,最終有望引領全球市場。

  技術提升空間大

  當前正處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爆發(fā)前夜,主要是液態(tài)離子電池技術的安全性、快充性、循環(huán)性等,電池材料端包括膈膜和電解液技術有極大的提升空間。車輛輕量化同樣處在產業(yè)爆發(fā)前夜。

  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續(xù)航里程、耐用性、補能的便利、成本及安全性,決定其適用空間。新能源汽車高速發(fā)展到現(xiàn)在,摸到了第一層“天花板”,技術進步帶來的價值彈性更大。

  從技術路線看,增程式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發(fā)展?jié)摿薮?。增程式純電動車補能速度快,綜合能耗低,且安全性相對較高,續(xù)駛里程更長,耐用性較好,符合老百姓用車習慣,可能成為大幅替代傳統(tǒng)燃油車的技術路線。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未來銷量的預估都是從政策指引出發(fā),很少能從需求端解釋清楚。要實現(xiàn)規(guī)劃目標,就必然面臨著對傳統(tǒng)汽車的替代。從目前的技術、基礎設施、成本、產品體驗上看,電動車很難對傳統(tǒng)車進行大范圍替代。這就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行業(yè)發(fā)展最終還要依賴于電池底層材料等技術的進步。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編輯:網站實習1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fā)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品牌聯(lián)盟
  • 燃燒裝置2.gif
  • 湖南華菱集團.jpg
  • 山東鋼鐵集團.jpg
  • 1_看圖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鋼.jpg
  • 冶金工業(yè)規(guī)劃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安貞里三區(qū)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